4 月 10 日,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在学生宿舍七号楼党员活动室开展 "科技报国,为民守志 —— 中国科学家的爱国精神" 主题星火微党课,学生党员张家仪主讲,通过历史与当代案例阐释科技报国精神的传承与时代内涵。

张家仪以中国科技发展史为脉络,指出爱国主义是科学家群体的核心底色。她回顾近代科技救国历程,列举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、侯德榜研发"侯氏制碱法"、竺可桢建立物候学体系等案例,展现早期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。专题影像呈现钱学森、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归国奉献,以及黄大年、施一公等当代学者突破 "卡脖子" 技术的壮举,立体呈现精神传承谱系。

在新时代实践路径部分,她以"90 后" 博导王信水全球科考、青年学者潘林枫攻克绿氢技术为例,强调科研工作者 "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" 的实干精神,激励学生筑牢专业根基、涵养家国情怀,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定位人生。
作为"一站式" 学生社区建设特色活动,本次党课融合社区育人场景,号召学子们从宿舍、自习室等社区单元做起,弘扬严谨学风,参与科创实践,让科学家精神在社区落地。
活动通过历史与现实交织、理论与案例结合,增进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同。今后学院将依托"一站式" 社区党建工作,引导青年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,在民族复兴征程中贡献科技力量。
( 撰稿:张家仪 拍摄:张晓林 审核:魏子贺 责编:张正弛 )